人物介绍
讨论他的作品
基本资料
- 中文名称:刘宇亮
- 类别:历史
- 类型:明星
- 标签:内阁首辅
- 出生地:四川绵竹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职业:内阁首辅
- 地区:中国
- 朝代:明朝
- 人气:631
详细介绍
沽名钓誉
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选庶吉士。累迁吏部右侍郎。崇祯十年(1637)八月,擢礼部尚书,与傅冠、薛国观同日入阁。
刘宇亮短小精悍,善击剑,平生洒脱好奇,以经济显,又素来仰慕同乡、南宋名将张浚,在当翰林的时候,常与家僮角逐为乐。性不嗜书,馆中纂修、直讲、典试诸事,皆不得与,同官皆笑之,闲居无事。座主钱士升为之援,又力排同乡王应熊,张己声誉,竟获大用。
崇祯十一年(1638)六月,孔贞运罢归,刘宇亮代为内阁首辅。冬,都城戒严,命阅视三大营及勇卫营军士,两日而毕。又阅视内城九门,外城七门,皆苟且卒事。
懦弱无能
此时清军深入,崇祯帝十分担忧,刘宇亮自请督察军情。崇祯帝喜,即革去总督卢象升职务,命刘宇亮代替他。刘宇亮听说后十分害怕,与薛国观及杨嗣昌谋,且具疏自言。乃留任卢象升,而刘宇亮仍往督察,管理各镇勤王军队。
刘宇亮抵达保定,听说卢象升战死,过安平,探子报清兵将至,相顾无人色,急忙逃跑到晋州躲避,知州陈弘绪闭门不纳,士民亦歃血誓不延一兵。刘宇亮大怒,传令箭:亟纳师,否则军法从事。陈弘绪亦传语曰:“督师之来以御敌也,今敌且至,奈何避之?刍粮不继,责有司,欲入城,不敢闻命。”刘宇亮乃驰疏劾之,有旨逮治。州民诣阙讼冤,愿以身代者千计,陈弘绪得镌级调用。帝自是疑宇亮不任事,徒扰民矣。
构陷罢官
崇祯十二年(1639)正月至天津,愤诸将退避,疏论之,因及总兵刘光祚逗遛状。薛国观希望能够成为首辅,于是与杨嗣昌一起设计构陷刘宇亮,于是拟旨军前斩刘光祚。当圣旨下来的时候,刘光祚刚好有武清之捷的功能,刘宇亮乃系刘光祚于狱,而具疏求情赦免,继上武清捷音。薛国观乃拟严旨,责以前后矛盾,下九卿科道议。佥谓刘宇亮玩弄国宪,大不敬。刘宇亮疏辩,部议落职闲住,给事中陈启新、沈迅复重劾之,改拟削籍。崇祯帝令戴罪图功,事平再议。刘宇亮竟以此去位,薛国观代为首辅。
已而定失事者五案,刘宇亮终免议。久之,卒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