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举报
推荐理由: 罗振玉(1866年8月8日—1940年5月14日),初名宝钰(振钰 ),字式如、叔蕴、叔言,号雪堂,晚号贞松老人、松翁。 祖籍浙江省上虞县永丰乡,出生于江苏淮安。 中国近代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农学家、教育家。“甲骨四堂”之一。
推荐理由: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推荐理由: 董作宾(1895年3月20日—1895年3月20日 ),原名作仁,字彦堂,又作雁堂,号平庐。河南南阳人。甲骨学家、古史学家、“甲骨四堂”之一。 在甲骨学、年代学、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领域均有很深的造诣。
推荐理由: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