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讨论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和教授。在文学上为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代表作家。1985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

他的作品

图集

  • 冯骥才
  • 冯骥才
  • 冯骥才

基本资料

  • 中文名称:冯骥才
  • 类别:文化
  • 类型:作家
  • 标签:作家 画家 教授
  • 时间:1942年2月9日
  • 出生地:天津
  • 民族:汉族
  • 籍贯:浙江宁波慈城
  • 职业:作家 画家 教授
  • 地区:中国
  • 人气:5855
展开

详细介绍

1942年2月9日生于天津,籍贯浙江宁波。

1967年(25岁)文革期间因家庭因素受到严重冲击,做过业务推销员、塑料印刷工等。

1974年(32岁)调入天津工艺美术工人大学,教授中国画和美术史,业余研究义和团历史,与李定兴合著长篇小说《义和拳》。

1979年(37岁)发表伤痕文学《铺花的歧路》、《啊》、《雕花烟斗》等小说,始入文坛,同年调进天津文艺创作评论室,任专业作家。

1981年(39岁)出访英国。

1982年(40岁)出任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天津作家协会副主席。

1983年(41岁)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5年(43岁)8-12月应邀赴美参加“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并出任《文学自由谈》主编。

1986年(44岁)年末赴西德访问演讲。

1987年(45岁)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并出任《艺术家》杂志主编。

1988年(46岁)率团赴奥地利、匈牙利、波兰等国考察民间艺术。当选为中国文联执行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天津文联主席。

1989年(47岁)率中国文联代表团访问澳大利亚。

1990年(48岁)9月赴澳大利亚参加墨尔本国际作家节,11月赴德国考察文化。

1991年(49岁)在天津、济南、上海举办“冯骥才画展”。

1992年(50岁)在浙江宁波、重庆、北京举办画展。参加中日学者“展望二十一世纪亚洲国际讨论会”。再次当选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

1993年(51岁)3月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温情的迷茫——冯骥才绘画小品展”。9月赴日考察。

1994年(52岁)3月《三寸金莲》英译本在美出版,应邀请赴美,在加州大学等高校做文学演讲。在新加坡、日本东京举办“冯骥才现代中国画展”。

1995年(53岁)4月率中国文联代表团赴奥地利和意大利。当选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东亚副主席。8月赴美,在旧金山南海艺术中心举办“冯骥才绘画展”并演讲。

1996年(54岁)7月率中国文联代表团访问埃及。9-10月考察甘肃考察敦煌石窟及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段。

1997年(55岁)3月赴日本京都参加中日韩三国“构筑二十一世纪亚洲研讨会”,发表演说《发扬东方文化的独特性》。组织大型文化行动“天津地域文化采风”和“小洋楼文化采风”。赴希腊参加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执委会会议。再次当选民进中央副主席。

1998年(56岁)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委。

1999年(57岁)访问法国,考察巴黎和卢瓦河一带文物保护。

2000年(58岁)1月至3月组织抢救津门古街估衣街。当选中国小说学会会长。访问挪威等国,其间在柏林演讲《留住城市的记忆》。

2001年(59岁)2月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成立,任院长,兼任天津大学社会学与外国语学院名誉院长,被聘为教授。3月当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

2002年(60岁)3月、4月、9月分别在宁波、天津、石家庄举办“甲子画展”;并在济南举办“冯骥才甲子艺术研讨会”。5月率团访问俄罗斯。10月带领专家小组山西榆次古村落和祁县剪纸,编写《普查手册》。12月当选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九届中央副主席。

2003年(61岁)3月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委。4-6月访问奥地利、意大利、捷克等国,在维也纳大学演讲《中国的文化与遗产》。

2004年(62岁)4-5月到云南、四川等地考察。6月担任“中国西藏文化保护和发展协会副会长”。11月在天津与北京举办“冯骥才公益画展”。12月天津市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获准成立。

2005年(63岁)4月率领中国文联代表团访问日本。5月举行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大楼落成仪式暨第一届北洋文化节。下半年考察江西、山东等地古遗存和村落。

2006年(64岁)4月连任中国民协主席。在浙江西塘主持“中国古村落保护论坛”,演讲“古村落是最大的文化遗产”。5月赴韩国江陵出席“中日韩无形文化遗产论坛”,考察韩国江陵端午祭。6月在国家图书馆为“部长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主讲《“文化遗产日”的意义》。7月被文化部聘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11月连任中国文联副主席。

2007年(65岁)2月、4月、10月赴山西太原等地考察。6月在南京、苏州举办冯骥才公益画展。9月在研究院内成立“中国木版年画研究基地”和“中国民间美术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12月考察桂北少数民族古村落。连任民进中央副主席。

2008年(66岁)1月赴河南出席开封年画节及论坛,考察绛州木版年画和光村等古村落。2月率中国文联代表团赴曼谷出席中泰艺术联合会成立九周年庆典。3月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委、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5月随中国政协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等国。因汶川地震提前返回,捐款十万元。6月经民进卖画《万壑奔流》30万元捐给灾区,深入绵竹、德阳、北川等地考察。10月,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被国务院聘为参事。

2009年(67岁)赴山西绵山等地考察。访问奥地利等国。

2010年(68岁)2月、4月分别赴曲阳、保定等地考察,出席清明文化论坛。为玉树捐款十万元。5月赴安徽考察并演讲。6月在天津天后宫举行“民间保护天津皇会基金启动仪式”。10月在冯研院举办第二届北洋文化节。12月月底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启动“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

2011年(69岁)3月启动对杨柳青南乡三十六村的“临终抢救”行动(详见《一个古画乡的临终抢救》)。4月在绵山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上演讲,赴山西长治、平顺考察。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木版年画总结会”。当选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6月赴芬兰,在赫尔辛基大学和图尔库大学演讲。9月中旬,在人民大会堂国务院参事室座谈会上发言《为紧急保护古村落进言》,并与温家宝总理对话。10月冯研院的“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口述史方法论”和“皇会保护”等科研课题,均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选中国文联九届副主席。

2012年(70岁)4月赴河南出席清明文化论坛。6月赴济南参加“古村落论坛”。7月考察奥地利等国。9月在北京举办“四驾马车”展览。任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家委员会主任。12月民进会退主席职。

2013年(71岁)3月至4月访问法国、英国,先后在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巴斯大学、伦敦政经学院演讲。6月冯研院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

2014年(72岁)1月,任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2月,在京主持“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新闻发布会”。5月赴保定探访大汲店和忠义村。6月在京召开“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启动仪式”。9月访问俄罗斯。

2015年(73岁)3月,两会提交提案《关于建议地方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学习<文物法>和<非遗法>的提案》。6月,赴河北邢台、山西榆次出席“全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巡礼活动”。10月,在学院举办“十年磨一剑”建院十周年系列文化艺术活动;考察山东青岛即墨、青山村、雄崖所。12月,出席海宁第十二届山花奖颁奖。

2016年(74岁)1月,获优秀作家贡献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3月,俄文版《一百个人的十年》在莫斯科出版。4月,宁波冯骥才祖居博物馆开馆;在慈溪“古村落论坛”演讲。6月,获选为中国民协名誉主席。10月-11月,赴希腊、意大利多地考察。

2017年(75岁)3月,参加两会并出席政协记者招待会。5月,赴西安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研讨会”上演讲。9月,在学院举办“为未来记录历史——冯骥才文学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讨会”。11月,赴苏州演讲。12月,《俗世奇人》获第17届百花文学奖;赴日本考察至转年初。

2018年(76岁)1月,出席广州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盛典,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民间文艺家”称号。8月,《俗世奇人》(足本)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11月出版非虚构新书《漩涡里》。

2019年(77岁)4月,出席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主办的“观音山杯·2019花地文学榜”年度盛典暨年见·文学专场活动,《单筒望远镜》获2019花地文学榜年度长篇小说奖。

展开